2020-08-10 11:42:17 来源:国际金融报
“未来10年会是即时配送的‘黄金10年’。与商业肌体的外在体量扩张相同步,即时配送在资本竞争的淬炼与新旧力量的叠加碰撞中也不断实现着‘内循环’,行业阵容与体态会显得更为矫健与敦实。”
据央视财经报道,目前国内即时配送用户规模超过4亿,并且新冠肺炎疫情大大压缩了商家与用户对即时配送的认知与使用教育过程,处于高速跑道上的即时配送正在尽情拥抱怦然心动的“黄金十年”。
从餐饮外卖变身而来的即时配送相比前者而言无论是外延边界还是服务内容都有了大大的丰富与拓展。除了美团与蜂鸟两大传统餐饮配送劲旅不断主动寻求“破圈”外,达达、闪送等新的即时配送军团也在外围“助攻”开辟城市配送的新赛道。因此,除了餐饮之外,社区生鲜、蛋糕、鲜花、药品以及公司文件与家庭锁匙等品类都纳入到了即时配送的多元化场景中,从更多维度切入与渗透到本地与社区生活地带,并探索出更宽领域,成为了即时配送商家发力的主要方向。也正是如此,在已经连续四年实现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去年国内即时配送订单量突破180亿单,同比增速达到36.93%。
由于涉足外卖较早,且无论渠道,还是物流网络,抑或是流量资源,美团与蜂鸟都占据着绝对的市场优势,二者在即时配送平台目前所囊括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47.2%和20.7%。尽管如此,两者依然没有放慢脚步,仅今年以来,阿里在将天猫超市事业群升级为同城零售事业群的基础上,淘宝还在全国16城上线“小时达”服务,所有位于消费者身边的商品将一站式浮现,实现即搜、即买、即得。而且阿里还全资收购了“点我达”,将旗下的商家、平台与骑手三方完全打通,于是,踩着饿了么的战车在餐饮外卖领域横冲直撞的同时,蜂鸟可以借助天猫的创新螳臂以及点我达的场景流量在即时配送的舞台上大显身手。当然,作为蜂鸟的对手,美团毫不示弱。一方面新推小象生鲜、美团买菜和菜大全项目,直接对标阿里的盒马、菜划算与饿鲜达,同时测试美团版“芝麻信用”,大有叫板支付宝的气势。
面对上面两大行业巨头的凌厉圈地,处在二线阵容的即时配送企业虽无法与其直接掰腕过招,但依然不会轻易放过弯道抢势之机,比如达达重点对接商超,并且与京东联姻,从而搭建起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两大即时配送支柱,而闪送则将服务目标瞄准对高端品质服务较为敏感的小众群体,并牵手周大福、SKP商场以及招商银行等知名品牌商。另外,UU跑腿耍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传统刀枪,触角目前覆盖了全国176个大小城市。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达达,还是闪送,或者UU跑腿,都不约而同地绕开了龙头企业重兵集结的B端市场并转而侧重C端用户,同时它们拒绝拼单模式而始终践行“一对一专人直送”的差异化路线。
论排名,达达无疑紧追美团与蜂鸟之后,这样,行业前三强(AJM)就圈占了市场总体份额的75%以上,但即便是只剩下不到30%的增量市场,也吸引着更多的分食者蜂拥而入,其中今年上半年顺丰同城上线了外卖业务“丰食”,虽目前尚处内测,但对外开张也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同时顺丰还推出了下沉市场的“百城计划”;与此同时,国美上线新功能“闪店送”服务,承诺2小时内、最快半小时内送达。有意思的是,即便是昔日在外卖市场跌过跟头的滴滴与百度也有重启旧业之兆,其中滴滴上线了跑腿业务,百度在iOS端开出了包括快递服务、送菜到家在内的服务中心入口。
简约梳理可以发现,目前即时配送领域的“集团军”分别按照业务重点已经排好了队列:一是以美团和蜂鸟为代表的外卖系;二是以达达、闪送为代表的跑腿系;三是以盒马、每日优鲜为代表的生鲜电商系;四是以顺丰、中通为代表的快递系;像国美、滴滴等可划归到野战外围系。当然各个体系中跨圈者不少,如美团和蜂鸟都涉足跑腿业务,达达和闪送更是对外卖业务来者不拒,至于生鲜电商,同样是各路人马争抢的阵地,连主打3C即时配送业务的国美“闪店送”也明确要破圈进入更多消费领域。
相比于传统的快递模式,即时配送大多是同城快递,能够给用户带去便利快捷的别样体验,并且“懒宅经济”是即时配送业态的最主要经济基础,那些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对时间敏感度高而对价格敏感度低,愿意为服务和效率支付溢价,而20-35岁人群占到我国总人口的1/4,他们才是即时配送的最直接拥趸群体,而且公共卫生事件倒逼更多中年人与不少老年人加入到了线上购物的阵营,针对即时配送的需求侧拉力显著见长。在供给侧,相比于远距电商(配送时长为几天以及库存距离消费者数百和上千公里)和近距电商(配送时长当日达或次日达以及库存距离消费者百公里)而言,配送时长在45分钟内以及库存距离消费者三公里以内的微距电商更受创业者与商业资本的青睐,由此推动电商加速进入近场化、本土化与即时化轨道。
据艾瑞发布的《中国即时物流行业研究报告》预测,今年中国即时配送用户人数将达到4.82亿,市场规模递增到2500亿元左右,同比增幅在20%到30%之间,同时专家认为,未来10年会是即时配送的“黄金10年”,增长速度将维持在两位数以上。与商业肌体的外在体量扩张相同步,即时配送在资本竞争的淬炼与新旧力量的叠加碰撞中也不断实现着“内循环”,行业阵容与体态会显得更为矫健与敦实。
首先,市场细分日趋加深。目前传统零售的线上占比只有20%,增量空间巨大,而且即使配送产品矩阵中的餐饮外卖占比为70%,但增速已经显著落后社区生鲜、药品等品种的增速,同时国内生鲜电商行业的渗透率仅为4.67%,线上药品销售仅为同类产品零售终端的3.3%,跑腿业务覆盖的产品范围也不大,这些相对于餐饮外卖而言的即时配送次新品种有着十分宽广的挖掘潜力,并且围绕这些产品还会在品牌、客户类型等个性化层面展开进一步细分;另外,即时配送贯彻的商业原则是只要不违法,万物皆可送,基于此,包括更多的非标准化需求以及一些长尾需求,市场也会被开发出来,未来即时配送将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次,头部效应日益加剧。即时配送行业门槛并不高,参与者自然不少,而且每个企业都希望在市场成熟之前率先卡位,同时目前一线城市成为了巨头屯兵的“红海”,四五线城市是众多地方即时配送玩家的“蓝海”。但必须看到的是,整个行业的C位角色已定,一线巨头下沉市场的脚步只是迟早问题,未来行业全方位洗牌将不可避免,而伴随着资本合并、连锁经营等扩张方式的大行其道,即时配送市场的头部效应将更加显著。这样的市场格局更有利于行业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及规模效应的充分释放。
再次,平台赋能日渐加速。虽然目前不少销售商通过开发小程序、公号等运营工具拉起了自己的即时配送队伍,但与即时配送平台相比,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资源匹配能力以及履约效率都不能相提并论。作为供求双方的中心媒介,即时配送平台不仅能够确保产品配送的透明度,更能灵敏地调度运力从而降低配送成本,同时还可为销售商进行管理输出,帮助企业打开更大的品类配送边界,而且几乎所有的即时配送平台未来的开放口径越来越大,其可服务的产品线也越拉越长,在平台成为即时配送行业最主要运营角色的同时,更多销售企业的本地生活配送服务也将依托平台展开。
最后,精细导向日臻加强。时下即时配送运行过程中已经暴露出不少商业短板,包括运营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高、从业者流动性大引致用户安全存在风险,但通过技术手段等可一定程度祛除以上行业痛点:一方面,未来可依靠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及时整合与匹配运力,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还可以借助无人机、无人驾驶等交通工具进行配送,在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同时提高配送率与履约率;另一方面,配送企业与平台对骑手的线上风险评价体系将逐步完善,包括履职效能评价、信用商誉评价以及服务投诉等指标在内的评价制度通过后续的清退和禁入措施必将重塑与校准骑手行为,并实现对即时配送行业的有序导航。(作者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